发布日期:2024-08-12 20:22 点击次数:117
降雨与美豆单产价格关联性较高股票配资软件app下载
一般来说,50%—90%土壤相对湿度适合大豆生长。数据显示,大豆每形成1斤干物质,需水300—500斤,但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苗期耐旱性较好,保持土壤湿度在最大持水量的50%比较合适。随着幼苗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花芽分化期间保持土壤最大含水量的65%—70%为宜。开花期若水分不足,花期缩短,开花数减少,花冠不能畅开,落花数增加。
种子形成期比开花期需要更多的水分,开花期是大豆需要水分的关键时期。这时,干旱会导致大量幼荚脱落,或产生大量枯萎的荚、谷粒,并降低种子的饱满度,这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大豆到鼓粒以后,对水分的需求就显著减少,相反,过多的水分不利于它的成熟过程。
从最近10年美国大豆主产区播种期水体变化可见,无论是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还是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主产区水体减少都会给大豆带去不同程度的减产,但对价格的影响却大相径庭。2015年以及2020—2022年是美国大豆主产区水体面积相对较少的年份,2015年大豆价格并未大涨,反而跌至1000美分/蒲式耳之下,而2020—2022年的缺水反而支撑价格大涨,说明单一年份水体减少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持续减少降水的年份则容易引起共振。
今年美国大豆虽然在关键生长期出现持续干旱,但并未有大面积减产,原因有二:一是美国转基因种子的耐旱抗涝程度逐年递增,今年如此偏低的优良率还能在最近10年中维持中游的单产水平49.6蒲式耳/英亩,足以说明美国的转基因技术愈发成熟。二是从PRO FARMER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大豆单产较差的地区大部分分布在非主产区,而主产区爱荷华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单产还是偏高于平均水平,因此整体来看减产幅度并不足以刺激价格大涨。
从目前的ENSO指数来看,3月上旬开始,太平洋海水异常温度已经升至0.5附近,一直持续到了8月,意味着2023/2024年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宣告形成。NOAA的ENSO周报数据显示,10月上旬ENSO指数仍在0.9附近,从概率来看,本轮厄尔尼诺现象大概率会持续至2024年一季度末。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会带来高温降水,有利于大豆、玉米等作物生长,但强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形成涝灾导致作物减产。
厄尔尼诺对南美主产国影响迥异
从历史上历次厄尔尼诺现象来看,南美大豆当年或第二年单产回升较为普遍。1998—2023年,较为明显的厄尔尼诺现象有7次,分别是2002/2003年度、2004/2005年度、2006年、2009/2010年度、2015/2016年度和2018/2019年度,以及本次的2023/2024年度。作为南北美半球均有主产区的大豆,虽然天气影响不一定每次都会出现在生长关键期,但每次到生长关键期,天气对当时的市场心理以及资金的影响还是颇为显著的。
全球大豆产量在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情况下虽然减产的年份居多,但减产幅度普遍不大;增产年份不多,但增产幅度较大。分年度来看,2004/2005年度、2006年、2009/2010年度、2018/2019年度减产幅度分别为-0.41%、-0.11%、-4.17%和-1.73%,2002/2003年度、2015/2016年度增产幅度分别为9.51%和5.52%。
分国别来看,虽然同处南美,厄尔尼诺现象对巴西和阿根廷两个国家大豆的影响大相径庭。首先从单产角度来看,巴西和阿根廷均增产的年度为2002/2003年度,增产幅度分别为11.55%和8.1%,两国同时减产的年度为2004/2005年度,减产幅度分别为17.54%和16.31%,2006年两国单产基本未动,其余的2009/2010年度和2018/2019年度都是阿根廷单产同比下滑5.69%和26.81%,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厄尔尼诺现象对阿根廷大豆单产影响更大。
从价格端来看,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单产均下滑的年度,美豆并未跟随大涨,可看出南美单产变化在美豆价格上的体现并未有想象中明显。
对于我国大豆而言,2002/2003年度、2004/2005年度、2006年、2009/2010年度、2015/2016年度和2018/2019年度,大豆单产增速同比分别为-7.26%、-12.7%、0%、6.25%、-1.65%和3.35%。但在价格端,2002/2003年度、2004/2005年度和2015/2016年度豆一期价变动为28.3%、-11.28%和-9.8%,增产的两个年份豆一期价涨跌为4.66%和-3.45%。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大豆单产有一定影响,但体现在豆一期价上,二者相关性并不高,减产的年份价格却未必都是上涨,增产的年份也未必下跌。
整体来说,厄尔尼诺现象虽然给南美和我国在一些年份导致大豆单产下滑,尤其对阿根廷影响最大,但在宏观经济、产量、政策、消费等因素的作用下,当年的增减产对美豆和豆一价格的影响并没那么明显。
USDA公布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10月15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62%,高于市场预期的57%,前一周为43%,去年同期为60%,5年均值为52%。目前美豆收割进度加快,叠加南美播种逐渐开展,对美豆价格压力不言而喻。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9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总量为7882.3万吨,较上年同期的6905.53万吨增加了14.14%。今年大豆进口大增主要因进口成本下降(美国除外),尤其是巴西丰产,因此进口成本降幅最大。据机构数据,预计10—12月国内大豆到港量分别为630万吨、1100万吨和940万吨,虽然到港高峰已过,后期开机率预计下滑,但从季节性来看,每年的12月会有一个到港小高峰。
十一长假过后,在美豆和国内丰收双重压力之下,叠加豆菜粕的累库现状,大豆价格持续下行,USDA10月报告数据虽然偏利好,但利多幅度不足以在处于美豆收割季节支撑价格走出大幅反弹股票配资软件app下载,后市还需看天气的变化。(作者单位:徽商期货)